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涵盖了小学班队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旨在进一步强化小学教育专业考生立德树人的根本意识,明确班队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深入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时代特征,认同开展小学班队活动的现实意义,掌握小学班队工作和班队建设的基本理念、内容、原则、方法,为未来走进小学开展有效的班队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小学生行为特点,走进儿童心理世界,学会站在小学生立场考虑问题,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2.熟悉班队工作岗位,了解班队工作者的职责与任务,树立正确的班队管理理念。
3.学习班级管理知识,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4.掌握班队活动的组织和设计策略,初步具备开展班队活动的技能。
5.掌握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知识,熟悉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为成为“四有”好教师而努力奋斗。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小学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分别是本课程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建议考生先行学习上述两门课程。本课程又是《小学生品德发展与养成教育》课程的深化,小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特点和德育内容、方法等是小学班队工作的重要依据,建议考生先行学习本课程,再学习《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考生应注意这些课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融会贯通、综合应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是一门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课程。本课程的重难点分布如下:
重点章节: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
次重点章节:第二章、第四章、第七章
一般章节:第八章、第九章
难点章节: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小学班队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核心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掌握相关核心概念或原理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小学班队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解释某一具体的班队工作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本课程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系统分析、解释比较复杂的班队工作问题,并能够提出实践层面的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