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城市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应用型学科。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加强城市管理研究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该课程吸收了管理学、社会学、公共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系统阐述了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学科发展、城市管理的主体、手段体系、职能和发展战略。运用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中有关城市法制与规划,城市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危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城市营销、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把握城市形成发展、功能与作用,以及城市化的进程,熟悉城市管理理论、国内外市政体制以及城市政策过程。能够全面了解城市管理中城市公共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社会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内容,能够从城市经营的角度分析城市管理创新的方向。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城市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正确的城市管理理论指导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城市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城市管理概念及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城市管理理论的内涵及外延,理解中国市政体制、城市政策过程和城市管理的具体内容,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城市管理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第 3 页 共 19 页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城市管理理论,对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城市管理理论,对城市管理中的公共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管理创新的有关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论证,或者进行比较,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