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的通知(沪自考委...
上海自考信息员发布于:2006-12-10来源:上海招生热线

沪自考委2006〕7号

 

关于调整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的通知

 

 

复旦大学:

遵照全国考委《关于修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专科)等5个专业考试计划〉的通知》(考委20061号)的规定,经研究决定,本市高教自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2006年全国考委颁布的新计划(下称“新计划”,见附件1、2)并继续纳入全国统考。现就新、老考试计划的调整、过渡办法通知如下:

一、至2007年底前,参加高教自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或独立本科段)考试的考生仍按原计划(下称“原计划”或“老计划”)报考和毕业。其中,专科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6门(含实践性考核),毕业总学分不低于70学分;独立本科段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4门(含实践性考核),毕业总学分不低于76学分。 

二、自2008年上半年起,报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或独立本科段)的考生(含此前曾报考本专业但无及格课程考籍者)必须全部按新计划(见附件1、2表右列)报考。在2007年底前已取得“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或独立本科段)至少1门课程及格的考生(下称“老考生”)若自2008年起继续参加本专业考试,其尚未通过的原计划课程应分别按本专业新、老考试计划课程对应表中对应的“新计划”课程报考,已通过的原计划课程可对应顶替新计划课程且按被顶替的课程学分计(详见附件1、2)。

三、自2008年起,各类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和理工科类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独立本科段)。其他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独立本科段)时,须加考“计算机原理”(课程代码:2384,4学分)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2382、2383,5学分)2门课程,此前已通过原设置的3门分类加考课程中任意2门(含)以上课程的,可不参加新设置的分类加考课程的考试;已通过原设置的“计算机原理”(课程代码:2384,4学分)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2382、2383,5学分)1门课程的,可分别对应顶替新设置的1门与原设置完全相同的分类加考课程;已通过原设置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课程代码:0342、0343,4学分)1门课程的,可任意顶替1门新设置的分类加考课程。

四、自2008年上半年起,报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或独立本科段)的所有考生全部按新计划(老考生含对应课程)毕业。其中,专科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6门,毕业总学分不低于71学分;独立本科段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4门(含实践性考核),毕业总学分不低于72学分(详见附件1、2)。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OO六年十一月八日

 

 

附件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新、老考试计划对应表

专业代码:A082207

序号

         

         

代码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1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2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3

 

3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

 

4

0010

大学语文(专)

4729

大学语文

4

 

5

0012

英语(一)

0012

英语(一)

7

 

6

0020

高等数学(一)

0022

高等数学(工专)

7

 

7

0041

基础会计学

4752

会计学基础

5

 

8

2650

组织与管理概论

4753

管理学概论

5

 

9

2384

计算机原理

2384

计算机原理

4

 

10

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2

 

2317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

2317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

3

 

11

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3

 

034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实践)

034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实践)

1

 

12

0346

办公自动化原理与应用

4754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4

 

13

2382

管理信息系统

2382

管理信息系统

4

 

2383

管理信息系统(实践)

2383

管理信息系统(实践)

1

 

14

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3

 

2121

数据库及其应用(实践)

2121

数据库及其应用(实践)

1

 

15

0067

财务管理学

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4

 

4755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

2

 

16

2651

计算机信息处理综合作业

2651

计算机信息处理综合作业

3

 

               

71

 

说明:

序号1~16为新、老考试计划对应课程,自2008年起,此前已通过的表中左列原计划课程可对应顶替表中右列新计划课程并以被顶替的课程学分计;其中,此前已通过序号12左列理论课程考试的,即可对应顶替序号12右列新计划课程 。 

课程说明

1、会计学基础

本课程为本专业(专科)涉及的一门经管类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内容主要为: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的职能、要素、原则、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管理学概论

本课程为本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具有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管理知识的能力。

3、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本课程为本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课。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功能,电子商务的安全,电子商务支付工具等;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模式,电子政务的意义,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应考者对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有初步的了解。

 

附件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新、老考试计划对应表

 

专业代码:B082208

序号

         

         

代码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1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3

0015

英语(二)

0015

英语(二)

14

 

4

2628

管理经济学

2628

管理经济学

5

 

5

2375

运筹学基础

2375

运筹学基础

4

 

6

2326

操作系统

2323

操作系统概论

4

 

7

2331

数据结构

2142

数据结构导论

4

 

8

2336

数据库原理

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4

 

2337

数据库原理(实践)

4736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践)

2

 

9

2376

信息系统开发

4757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5

 

10

0021

高等数学(二)

4737

C++程序设计

3

 

4738

C++程序设计(实践)

2

 

11

3173

软件开发工具

3173

软件开发工具

5

 

 

 

4756

软件开发工具(实践)

1

 

12

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4

 

13

2378

信息资源管理

2378

信息资源管理

4

 

14

0420

物理(工)

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6

 

15

7087

业务流程与管理概论

 

 

 

 

16

 

毕业设计(论文)

7999

毕业设计(论文)

 

不计学分

               

72

 

说 明:

    ①序号1—10、12—15为新、老考试计划对应课程,自2008年起,此前已通过的表中左列原计划课程可对应顶替表中右列新计划课程并以被顶替的课程学分计,其中此前已通过的序号15左列课程也可顶替序号14右列课程;此前已通过序号11左列课程的,可顶替序号11右列的理论课程,但须参加新设置的实践性考核;此前已分别通过序号6、7、14左列理论课程考试的,即可分别对应顶替序号6、7、14右列新计划课程。

②根据全国考办“关于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部分课程调整的通知”〔考委办函(2006)108号〕以及上海市自考办“关于调整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二)’课程设置的通知”〔沪教考院自考(2006)15号〕两文件精神,至2007年底,凡已通过高教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课程代码:4183,5学分)和“线性代数(经管类)”(课程代码:4184,4学分)二门课程的,自2008年起,可顶替序号10右列新计划课程;至2007年底,仅通过上述二门中任何一门课程的,自2008年起,只可顶替序号10右列新计划课程的理论考试部分,该课程的实践部分考试,该类考生仍需报考。

③自2008年起,各类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和理工科类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独立本科段)。其他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独立本科段)时,须加考“计算机原理”(课程代码:2384,4学分)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2382、2383,5学分)两门课程。此前已通过原设置的3门分类加考课程中任意两门(含)以上课程的,可不参加新设置的分类加考课程的考试;已通过原设置的“计算机原理”(课程代码:2384,4学分)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2382、2383,5学分)一门课程的,可分别对应顶替新设置的一门与所通过课程完全相同的分类加考课程;已通过原设置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课程代码:0342、0343,4学分)一门课程的,可任意顶替一门新设置的分类加考课程。

④本科应考者在全部考试合格后,必须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主考学校确定,也可结合应考者的工作实际自选,但必须经主考学校审批同意。主考学校可为考生指派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主考学校组织评阅答辩。 

课程说明:

1、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与挑战;适应网络经济的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融合。

2、操作系统概论

本课程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分类,主要功能及作用。主要介绍MS—DOS6.0以上及 WINDOW95(或  WINDOWS98)操作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应考者了解各类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作用,具有Windows的操作使用能力。

3、数据结构导论

    本课程为本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主要为:数据结构的概念,线性表、栈、队列、串、树和二叉树等常用数据结构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实现,以及若干查找和排序算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一些常用数据结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4、数据库系统原理

本课程为本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内容为:数据库系统概论,关系数据模型,关系运算基本理论,SQL语言,关系规范化,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保护(或管理),SQL-Server基本知识及应用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具备数据库的应用能力。

5、计算机网络原理

本课程为本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内容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交换技术,OSI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高层)和TCP/IP协议(子网、IP、TCP/UDP),介质访问控制技术和局域网,网络互连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了解常用的网络模型,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技术和协议,具备适应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能力。

6、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本课程为本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主要内容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问题和开发中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实施、信息系统运行及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与评价、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实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工作内容。

 

转载内容版权归原考试院或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与参考之用,旨在为考生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若版权方提出异议,请联系我们:zikaoservice@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